来源时间为:2023-08-22
8月18日,为进一步完善
整章建制、规范操作引导行业“软硬平衡”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但行业发展过程中,一定程度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情况。为此,《“十四五”
从
“编制《规范》这样具体的操作规范,就是着眼于提高
聚焦痛点、精准指导助推业务提质增效
此次发布的《规范》涵盖了航空货物装卸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规范》首先明确了装卸服务提供者、集装器识别代码、货物装载系统、系留带等相关术语的基本定义;其次结合实地调研,聚焦货物装卸环节的关键堵点、痛点,明确了承运人要求、装卸服务提供者要求、货物装卸各环节的作业要求等内容,并对相关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安全管理体系提出要求,在附录中对相关细节与注意事项作出规定;同时,围绕新模式、新业态,提出了支持电子化、无纸化、信息化的业务发展导向。“通过强化货物装卸环节监管,《规范》希望能更好地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倒逼企业实现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作业高效化。”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编制中,《规范》主要遵循了规范性、安全性和引导性三个原则。在规范性原则方面,编制组认真研究并参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内运输规则》《中国民用航空货物国际运输规则》《大型飞机公共
在安全性原则方面,《规范》为更好促进行业生产安全运行,对装卸过程中与安全相关的多个环节提出明确要求,力争消除各项安全隐患。同时,《规范》围绕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着力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将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作为重要内容予以明确,体现出航空货物装卸环节具有安全、效率和服务等多重属性。
在引导性原则方面,《规范》对航空货物装卸工作的一般性操作流程与要素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对装卸相关操作形成约束的同时,注重安全保障与生产效率提升,便于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装卸管理的相关制度;便于监管部门依据监管事项库对辖区企业的装卸工作进行检查监督,进一步引导企业落实装卸环节工作责任。
深化改革、科学治理服务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民航发展形势面临深刻变化,航空物流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一方面,新的发展形势对行业货运保障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
据了解,除完善规范化体系文件外,未来,行业还将从多个方面推动货物装卸保障能力的提升。在推进标准化规范作业落实方面,将在《规范》形成的基础上,引导各保障主体根据不同保障场景进一步梳理自身保障流程、步骤与操作方法,提炼操作经验,创新建立符合自身业务实际的标准化装卸流程操作程序,并加强员工培训,推动标准化工作成为工作常态,实现装卸行业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在推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方面,将加快航空货物装卸全流程信息化、智慧化升级改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技术、新装备使用,逐步推进对传统人员操作的“减负”,降低人为差错率,提升服务质量;深化行业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进航空货物装卸的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实现行业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在注重行业人文关怀方面,将引导企业加强人性化管理,持续推进站坪职工共享休息室等暖心工程和创新举措,注重员工主体性和参与性,营造和谐良好工作氛围;优化装卸人员管理模式,在工作安排、薪酬福利、职业培训等方面实行差异化、精细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员工内在潜力。
民航局运输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民航局将一如既往秉持“人民航空为人民”的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紧紧围绕航空货运链条关键环节,统筹推动相关规范性文件出台,进一步建立健全航空货运规章标准体系,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