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7-1
强化业务创新,释放政策红利!厦门海关保障特区空港口岸高质量发展
2024/07/29
来源:厦门日报
:
无需二次办理登机、
以厦门机场为圆点,细数上空交织而成的
政策助企、服务利民。如今,由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带来的发展向心力,正逐渐成为厦门经济特区高质量推进国际一流
高效中转人享其行
厦门机场全面铺开“通程中转”业务,其“省心、省力、省时”三大优势,为旅客带来极大便利
7月11日下午,搭乘厦航航班的南京旅客朱女士顺利抵厦,在完成中转后她搭乘
由匆忙中转到从容登机,旅客出行体验的提升源自厦门机场在“通程中转”服务上的先行先试。2018年2月,海关总署正式批准厦门航空对经厦门机场中转的进出境旅客试行“通程航班”业务监管模式,厦门空港成为当时国内二类机场中唯一获批全面“通程航班”试点的机场,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全国第三家开展“通程航班”业务的机场。
完善业务流程,“国际航班电子申报系统”等多项技术先后上线;规划机场通程待检区域,完成国际进出境场所改造……今年3月31日,厦门机场全面铺开“通程中转”业务,其“省心、省力、省时”三大优势,为购买此项服务的旅客带来了极大便利——在始发站即可办理全部航程乘机手续,中转时不必提取、携带大量
高效中转、快捷通行,中转流程的便民化使厦门机场逐渐成为国内外旅客出行的“热门选项”。今年上半年,厦门机场保障进出港航班9.43万架次,同比提升7.75;旅客吞吐量1351.07万人次,同比提升18.19。
“我们在前期详尽地监管调研和业务可行性研究论证基础上,通过技术手段和监管场所设施的软、硬件升级,解决了
服务优先物畅其流
实行
深夜里,厦门机场元翔货站依旧繁忙:7月13日20时许,埃塞俄比亚
厦门空港口岸是福建省最大的航空口岸,也是我国重要的“鲜、活、急”产品进出口通关口岸。近年来厦门空港口岸进出境
该模式实行后,极大提高了航空
“全天候通关模式可以满足进出口商品深夜通关及节假日通关的需求,没有通关后顾之忧的航空公司自然愿意在厦门投入更多运力。”元翔货站副总经理梁菲力表示,随着通关便利政策的走深走实,全天候通关模式为元翔货站带来的“连锁效应”正在不断显现:航线织密、运力提升,
货运需求日益增长,为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厦门海关监管模式再度创新——上个月,在厦门机场海关监管下,一批870公斤的云南草莓从昆明
按照传统“空空联运”的监管模式,这些货物运抵厦门机场后,需先卸货至位于厦门机场的元翔国内货站仓库,随后转移至元翔货站国际出港仓库报关、装机出口。采用“空空联运”抵港直装后,免去了中转货物在厦门机场的安检入库、进出国内仓库等环节,不仅能提高进出口货物的通关运输效率,也为企业降低了诸如场地、货物存放费用等营运成本。
“新监管模式落地后,运输时间缩短了近24小时。”企业降本增效、货运增质提速,
智慧空港扬帆提速
厦门海关协同元翔货站持续探索场景应用和微创新迭代升级,加速推进空箱识别、卡口数据智能化校验、途中监管平台等智慧化升级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奔涌向前,5G、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推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技术创新,为厦门机场向“智慧口岸”转型升级注入澎湃活力。
一组生产作业的场景对比,能直观地看见:早年间,在元翔货站拿着单据核对货物的情况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单证的“无纸化”线上流转和“零接触”人员交流。业务流程的精简高效,离不开厦门口岸高效运转的“智慧大脑”——单一窗口电子货运平台。
“依托单一窗口电子货运平台,我们进口每票货物(按‘一般贸易’向海关申报),从原来的至少5次人工纸面交接减少为1次提货交接;出口每票货物由原先的6类纸面单证全部转为电子化作业,实现货代外勤工作量减少70以上。”在相关
每减少一种单证,意味着至少突破了一个数据“孤岛”,背后是元翔货站与厦门机场海关等相关部门反复沟通、协调、测试的努力。为深入推进智慧海关建设,今年以来,厦门海关协同元翔货站持续探索场景应用和微创新迭代升级,加速推进空箱识别、卡口数据智能化校验、途中监管平台等智慧化升级。以电子货运为主线、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再度优化:元翔货站实现货运生产系统、查验线系统、分拣线系统、跨境电商场站系统、货物安检系统五大系统“五合一”,与海关实现数据交互,海关“数字监管”顺利嵌入生产流程,海关监管、口岸作业双线并进,坚实的数字底座让通关服务越来越“善解人意”。
功能强化、数据互联,信息系统集约化,厦门机场“智慧口岸”建设后劲十足。随着跨境电商业务迅速增长,厦门自贸委将协同元翔货站等推进跨境电商电子货运,打通跨境电商申报业务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