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西方制裁、国际结算不畅、汇率风险加大、企业信心受挫等方面原因,俄乌冲突等国际形势变化在通道和货源两个方面影响中欧班列(西安)的稳定开行。通道方面,传统通道部分受阻,新开辟通道支撑不足;货源方面,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我办积极关注形势变化,及时对接省市有关部门和省内专家学者,就局势演变对中欧班列(西安)运行的影响加强预判研判,并提出应对措施,具体如下。
一、主要影响及原因
(一)主要影响
俄乌冲突爆发初期,中欧班列(西安)平台公司储备了一批存量订单(班列发运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提前量),同时及时调整线路,对途经乌克兰的线路采取改线、转运等措施,因此班列运行总体较为平稳,1-2月,中欧班列(西安)共开行556列,运送货物总重达39.9万吨,计划兑现率100。但随着冲突持续发展,对中欧班列(西安)的影响已逐步显现,据反馈,3月上旬已有10列中欧去程班列无法如期开行,预计全月去程计划兑现率有一定下降。
影响主要体现在通道线路开行和货源组织两个方面。通道方面。一是传统通道部分受阻,过境乌克兰的西安至波兰斯瓦夫库夫线路和至乌克兰基辅线路停运,至匈牙利布达佩斯线路改道;西安开行至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并通过
货源方面。外贸企业出口需求和信心受挫,叠加美西方制裁压力,
(二)原因分析
1.美西方制裁影响。欧美控制的外资企业参与到对俄制裁之中,在涉及中俄白三方贸易时选边站队,造成货物来源不稳定,并出现退舱现象。如德迅、德莎、DSV、马士基、MSC、DHL、惠普等全球性企业、货代、船公司相继宣布停止接收过境俄罗斯铁路的订单,导致原定于三月上货的中欧班列撤仓较多。经初步统计,仅3月上旬西安国际陆港多式联运公司已有3列班列计划未能兑现,撤舱共计312柜;3月上旬锐昂西安公司撤舱量超过60;仅战争爆发15天之内,东方海外物流(中国)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收到撤舱数量为100柜,占3月开行计划的50。
2.企业信心受挫。一方面,原本选择过境俄罗斯的货主因担心战争影响货物在途安全,以及途中扣货、退货产生的额外费用和隐性成本,选择回流海运或者
3.国际结算不畅。美国和欧盟、英国及加拿大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禁止俄罗斯的几家主要银行使用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国际结算系统,使与俄罗斯的商务往来无法进行正常结算。货主对俄被禁止使用SWIFT系统出现忧虑,主动放弃相关对俄业务。
4.汇率风险加大。3月初,因卢布大幅贬值,贸易商面临亏损而主动避险,大批进口商持观望态度,降低了进口商品数量,间接影响中俄之间的班列发运。后期,国际货币汇率波动较大。如卢布兑美元汇率3月初曾跌至历史低点,在俄政府采取货币管制、要求用卢布购买天然气等一系列干预措施后止跌走强;欧元对人民币出现波动。但我省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保险)出险率低,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人民币跨境结算防范汇率风险意识不强,企业普遍面临汇率风险。
二、局势变化带来的新机遇
看到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当前形势中也孕育着机遇,若能转危为机,将促进中欧班列(西安)的长远发展。
1.国际货代公司退出,加快培育国内和本土货代公司填补市场缺口出现新契机。马士基、德迅、DHL等
2.支持中欧班列(西安)
3.拓展俄白国际贸易市场迎来新机遇。受欧美国家制裁影响,俄罗斯、白俄罗斯对欧美国家产品进出口受阻,俄罗斯卢布出现大幅贬值,进口俄罗斯货物于我有利,中俄之前的贸易量有望持续增加。同时,丹麦马士基、法国达飞等多家船公司宣布抵制俄罗斯,不再停靠俄罗斯港口,俄罗斯海运运力减少,大量货物运输由海改铁。据统计,俄乌冲突以来,通过中欧班列运往俄罗斯的货物出现了20左右的增长。我省可紧抓机遇,积极参与与俄白之间的贸易,拓展能源、汽车整车零配件、电子产品以及木材等适铁货源,助力班列稳定运营。
三、应对措施
结合风险研判情况,提出以下应对措施。
一是密切跟踪形势变化,调整应对策略。积极对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铁集团以及境外铁路
二是持续采取有效举措,稳定市场预期。继续为班列上列货物购买“战争保险”,为货物延迟、流失和转运等提供保障。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及时公布中欧班列(西安)畅通运营情况,稳定市场预期。创新金融支持,在有效规避美西方对俄制裁影响前提下,尽力保障中欧班列货款、运费等结算顺利。支持企业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鼓励与我省有贸易往来的俄企在工银莫斯科开立账户,通过CIPS实现人民币结算。推动跨境结算便利化,针对俄乌形势推出定制化保险产品,给予涉俄乌企业(项目)、机构融资便利化、汇率避险服务、出口信保等支持。
三是强化货源组织,提升应急组织能力。加强对外贸易往来监测,做好班列运力的合理化调整和货源调度,增强班列线路之间的协同性。紧盯龙头企业,“一企一策”优化全流程物流服务,促进班列与省内外贸企业和产业园区对接,在稳定集结货源的同时积极拓展本地货源。聚焦重点拓展国际贸易市场,围绕俄罗斯和中亚方向,加大班列组织力度。重点进口能源、粮食、木材、化肥等产品,同时出口外方急需的生活物资。同时,加强与中远海运等国内龙头企业合作,加强货源组织,弥补国际货代公司退出后的市场缺口。
四是加强替代线路开拓,优化多元化通道布局。短期来看,需快速提升可替代线路的服务能力;长期来看,需优化“通道并行、多点直达”的网络布局。近期,加强经土耳其至欧洲等线路维护,为货主提供快速的可替代方案。同时,积极推动开行中老铁路班列,加强与沿海港口合作,深入发展海铁联运,做强做大东向通道班列。贯通中欧班列和中老铁路国际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将东南亚地区货源在西安集结出口中亚,同时组织开行至东南亚国家的班列。
五是树立战略眼光,加强长远谋划。本次俄乌冲突虽然是突发事件,但从对中欧班列运行的影响看,也暴露出中欧班列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班列开行方面,货源组织这一关键环节,受制于国外货代公司。这也导致在班列潜需求旺盛的同时,因国际形势变化出现退仓等现象,导致实际货源不足。应坚持问题导向,锚定市场化发展方向,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在本土货代公司和大型综合物流服务企业培育、港产港贸港城融合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更加务实管长远的举措,矫正发展路径,加快补齐发展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