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空运官网 > 上海空运 > 正文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成效亮眼,探营来报!

发布日期:2025/2/19 16:21:48 浏览:39

来源时间为:2024-06-19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成效亮眼,探营来报!转自: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2024-06-1918:25:33

点击上方“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可订阅!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唯一认证的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您可以得到最权威、最全面、最及时的上海自贸区各类信息,添加关注获得更多资讯。

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2014年6月18日正式上线以来,已成为全球数据处理量最大的地方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加快推进上海口岸数字化转型,优化上海营商环境作出了卓越贡献。

6月18日,恰逢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十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国际商报、上海广播电台、新民晚报、劳动报、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来到“单一窗口”的主运维商——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现场探营”。

市商务委副主任张杰介绍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发展历程和下一步建设重点。2014年2月,在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指导下,由市商务委(市口岸办)牵头,会同上海海关、上海海事局、上海边检总站、市交通委、市税务局、口岸运营单位等部门,启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十年来,大家携手共建,秉承“一个平台、一次提交、结果反馈、数据共享”的建设理念,始终对标国际最高标准,不断推进数字化、区域化和国际化,目前形成了“通关 物流”“监管 服务”“外贸 金融”的16大功能版块,66项特色应用,对接22个部门,实现口岸通关监管环节全覆盖、推动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办理全纳入,支撑全国超过1/4进出口贸易量,服务企业数超过60万家,成为上海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数字底座,建设的成功经验已在全国复制推广。

张杰指出,下一步,我们要持续加强与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等兄弟省市“单一窗口”的合作共建;积极推进与全球先进贸易数字平台规则对接,按照DEPA、CPTP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新要求、新任务,进一步构建数据交换体系,推进“单一窗口”国际贸易单证交换枢纽建设;在深化与新加坡合作的基础上,积极落实中新(加坡)“一次录入、同步申报”项目试点;赋能航运贸易生态圈,培育一批航贸领域数字化服务商,促进跨境贸易高质量发展。

张杰表示,未来我们将充分结合区块链和现有信息系统各自特色,深入推进《中国(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智慧化创新行动方案》的落实,整体谋划,分步推进,逐步构建多链协同、多主体(所有制)参与、多应用共生的开放、共享、可信跨境贸易应用生态体系,培育贸易领域新质生产力,助力跨境贸易数字化转型和口岸高质量发展。

随后,上海海关、海事、边检、税务、交通等部门介绍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上海口岸监管方面的亮眼成绩。中国信保、上海外代、吴淞国际邮轮港、元初国际、东方丝路、茂港等企业也纷纷讲述十年来使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体验,介绍其在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通关便利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等的成效。

探营中,亿通公司总经理吕锋带领记者们参观了位于1楼的数字化展厅和球厅。

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十年历程:

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这十年……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国际通行的贸易便利化措施,2014年2月,在国家口岸办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指导下,由市商务委(市口岸办)牵头,会同上海海关、上海海事局、上海边检总站、市交通委等部门,由亿通国际作为主运维商,依托上海电子口岸,启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把它作为上海自贸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从2014年启动建设至今,在上港、机场等口岸运营单位的共同支持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由6个功能模块逐渐形成“外贸 金融”“通关 物流”“监管 服务”的16大功能版块,66项特色应用,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服务企业超过60万家,成为上海促进口岸营商环境优化的数字底座。

建设成效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了在一个平台进行数据处理和交换,贯通监管部门之间的信息系统,打破信息“孤岛”,消除系统“堵点”,大幅提升了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1.帮助企业增效降本

通过建设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各类特色化应用,帮助企业节约各类申报作业时间和人力成本,每年可达20亿以上。

货物通关作业方面,创新推出覆盖海运和空运的智能“预约申报”模式,助力压缩了通关时间,货物申报时间由1天到半小时,船舶申报时间由2天到2小时,帮助企业实现7*24小时实时自动化申报,作业效率实现“飞升”;物流服务方面,实现海陆空“通关 物流”全覆盖、贯穿全过程、服务全用户、挖掘全数据的全链路状态跟踪;国际结算方面,通过数据授权,企业只需填写一个号码即可调取结构化数据并向银行提交,服务外贸企业超过8000家。

2.助力口岸智能监管

为口岸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供了支撑,提高了监管效率和执法透明度。

邮轮旅客“一码通关”,实现与“爱达·魔都”号等邮轮直连,以及海关、海事、边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执法互助,为邮轮提供通关流程全覆盖、要素全聚集的口岸应用场景支持,形成邮轮旅客“一码通关”的上海模式,旅客通关速度压缩到10秒/人;集装箱危险品智能预警,通过海关海事信息共享,建立基于神经网络的预测系统,对通关业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危险品画像,多维度捕获疑似危险品,帮助监管部门把危险货物查实率由55提升到75,同时,处理效率提升到同期的3倍;出口退(免)税“免填报”,建成出口信息数据池,进一步实现出口退税“免填报”,做到了“当天受理、限时办结、税库联动、全程跟踪”,成为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业务的主渠道,平均办理时间在4个工作日内,其中对资信良好的一、二类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已提速至2个工作日内。

3.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打造金融服务新名片,为跨境贸易企业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助力外贸企业出海。

贸易企业普惠融资。与金融机构合作,通过构建贸易企业画像和审核模型,打通业务堵点,为企业提供在线授信服务功能,穿透进口、出口、关税等多个环节和业务场景,让企业的数据成为资产,已为超8000多家企业提供25多种普惠金融产品,把授信通过率提升至86以上,为企业带来高节约50的利息优惠;保险服务“一站式”,与中国信保合作打造“信用保险We平台”,为广大中小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风险管理服务,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具有鲜明政策属性的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专属产品,上海外贸小微企业中每3家就有1家已经使用了这项政策性金融工具。

4.助力我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提升

2019年,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助力我国营商环境排名由97位跃升65位,2020年,再提升至56位。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特别指出:上海等地实施“单一窗口”,有效地提升了口岸通关效率和透明度,压缩了跨境贸易的时间和成本,并向全球推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近年数字化转型工作

近年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以场景为抓手,以需求为导向,结合区块链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水平。

1.试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

再保险费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项目,从航贸场景出发,通过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银行系统对接,为保险公司完成航贸业务再保险费的数币跨境支付。

2.拓展服务贸易信用保险

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实现服务贸易企业全线上领取出口信用险政策。首批受惠企业6家,保障企业服务贸易出口金额1521万美元。

3.服务中欧班列

建设中欧班列“一站式”协同作业专区,通过“一张大表”,实现贸易企业、代理企业、物流企业在线协同作业,为企业提升约50工作效率,同时,提供“金融专列”服务,实现了“中欧班列-上海号”外币运费结算的在线化和无纸化,助力上海打造“一带一路”桥头堡。

4.支持绿色供应链

以“大场景、小切口、场景化”为理念,结合航贸大数据计算货物在物流供应链中的能耗和相应的碳排放,开发“碳足迹”计算器,为国际物流供应链企业提供货物运输中的碳排放数据计算、碳足迹跟踪等服务。

5.“一次申报、双边通关”

基于亚太示范电子口岸网络(APMEN)协调机制,通过与各经济体端对端的合规链接,优化数据通关流程,探索并搭建基于贸易、物流、贸易随附单证及通关数据的跨境通关合规通道,提升国际贸易端到端的互操作。

6.建设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2023年12月,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上线首次实现了上海航空口岸货运“通关 物流”全链条数据在“单一窗口”上的集成整合,首次实现了上海口岸空运进出口货物“通关 物流”全流程节点状态“一单通查”和可视化。

7.打造“单一窗口”移动新门户

开发“单一窗口”微信小程序及移动APP应用,为贸易企业提供一批实用栏目,实现贸易企业“随时办、随身查”,打造“单一窗口”外贸综合服务的移动平台。

8.探索区块链应用

运用区块链 大数据,探索应用创场景。在跨境商品溯源方面,与中国宝玉石交易中心合作,通过收集、记录宝玉石产品各个环节的关键信息,为政府监管单位、行业上下游企业、消费者提供溯源和认证服务。在跨境贸易结算方面,以生鲜冷链为试点,通过区块链打通银行和“单一窗口”,实现贸易结算中的资金流、单证流信息能在银行和“单一窗口”上安全有序流转、自动核验,为生鲜冷链企业实现智能化、自动化跨境贸易预付款核验。

9.推进区域化

今年1月,长三角口岸部门座谈会上“沪皖‘单一窗口’联合运营中心”揭牌。下一步,将建设面向企业服务的“一次申报、双边通关”联合制单服务平台,会同苏、浙、皖三省电子口岸在长三角推广。通过“数据 技术”,共同推进长三角口岸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和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供支撑。

10.拓展国际化

以上海口岸用户为基础,通过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APMEN成员端对端的合规链接,搭建基于贸易、物流、贸易随附单证以及通关数据的合规数据通道,进

[1] [2]  下一页

你可能会喜欢
    没有相关上海空运
最新上海空运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