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航拍的洋山深水港。视觉中国供图
上海经济韧性有多强,回旋余地有多大?数据是一种证明。
在国际贸易领域,上海海关今年前5月的数据显示,尽管上海对美国进出口额同比下降4.9%,但是,上海对最大贸易伙伴欧盟进出口额达5319.1亿元,增长5.2%;对第二大贸易伙伴东盟进出口则更强劲,贸易额达3267.5亿元,增长6.5%。
上海经济潜力,在多元的国际贸易“朋友圈”中可以找到印证,也可以在一些产品、行业、企业的运行轨迹中折射出来。
欧洲企业“集训”中国通关
近期中欧间的热络,从今年5月在沪举办的“欧洲-中国长三角经贸论坛”主论坛中可见一斑。这场论坛被视作对欲出口中国市场的欧洲产品的“通关集训”。
论坛现场,有波兰客商拖着2只塞满波兰产饮品的大行李箱,希望中国供应链
中欧贸易蓬勃之余,已于6月1日实施的中日海关“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安排无疑要为中日贸易添把火。
根据互认安排,中国和日本海关彼此为来自对方的AEO企业货物提供最大程度的通关便利。此前,我国已同欧盟、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实现了AEO互认,与俄罗斯、马来西亚、阿联酋、墨西哥、巴西、智利等重要贸易国家(地区)的AEO互认磋商也已在路上。AEO互认正在让上海企业持续受益,如上汽国际商贸有限公司自取得海关AEO高级认证资质以来,上汽国内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对欧盟、新西兰等市场的出口量大幅提升,从2016年的0.9万辆跃升至去年的2.4万辆。
4台振华旧港机即将“回家”
上海振华重工的美国业务占比超过10%,然而企业近期依旧谈笑风生——一个年业务额高达10亿元的新增长点已经形成,成为振华从容应对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形势的一招。上海振华重工物资设备采购部常务副总经理於斌告诉记者,“我们的秘笈就在于,将大量在海外面临超期服役的旧港机‘进口’回来,实现其入境维修再制造,待其‘满血复活’后再行‘出口’。”
今年2月,一台重1600吨的港口岸桥从新加坡港务集团丹戎巴葛码头撤除,整机乘船回国,从而实现振华重工旧港机回国首单。很快,又将有4台港机从香港现代货柜码头运回,进行再制造。这些岸桥都将在振华重工长兴基地大修,数月后有望出口至非洲等地区,至少再干20年。於斌介绍,振华重工于1992年开始出口港口机械,近3年约有超过1000台旧港机即将或已超过使用年限,若开展旧港机入境维修再制造,其市场空间和产业前景都非常乐观。不过,我国明确将旧港机列入国家限制进口类别。为走通这条循环利用之路,从去年开始,上海海关精细研读国家《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精神,并会同上海市商务委、市经信委等部委共同研究,积极向商务部申请,最终获商务部特批。
美韩贸易货物“绕道”上海
国际中转集拼业务作为衡量国际枢纽港的一个重要指标,历来是各大港“必争之地”。记者从上海自贸试验区获悉,本月,世界前十的货代企业负责人将集聚上海,参加“上海自贸区洋山中转集拼功能研讨会”,并且正争相成为洋山中转集拼平台的成员。作为全球最忙港口城市和全
球产业链中重要一环,上海已难掩其亚太分
拨中心的气质。譬如,一家韩国企业,每周都要向美国进口医用实验室耗材,传统路径是从美国直接
设计这条“不厌其烦”路线的,是在沪跨国公司梅特勒-托利多集团。这家企业主要生产精密仪器及衡器,于2015年在上海设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