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12-27
12月22日,随着一声汽笛长鸣,由湖北武汉开往四川成都的“长江班列”从武汉新港阳逻铁水联运一期出发,直奔成都城厢站。该趟班列全程仅需2天,较传统水路运输模式节约运输时间15天左右,节约
近年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全力支持武汉市打造内陆开放型多式联运中心,围绕构建铁水联运引领、陆空联运协同的多式联运体系,强化体制机制和政策要素双重保障。武汉市自2022年入选首批国家综合
陆海联动高效联通
冬日的武汉寒气阵阵,各交通物流枢纽建设现场却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武汉阳逻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一期、二期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织线成网、串珠成链,一条条线路将各物流枢纽紧密连接。贯穿武汉工业港港区的8条铁路线升级改造工程开工,将全面提升武汉工业港集疏运能力,助力武汉工业港打造长江中游钢材全产业链铁水联运枢纽;武汉新港江北铁路全线贯通并已完成动态检测、进入初步验收阶段;武汉粮食经开铁路专用线加快建设……物畅其流未来可期。
国际
围绕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武汉港开通各类集装箱航线30余条,国际直航、江海直达、省际航线、省内支线、水上穿巴互联互通的现代化集装箱航线网络初具规模;加强与淮河联动,开通“河南淮滨港—阳逻港—四川”水铁联运通道;强化上游全中转水运格局,开通“四川宜宾港—阳逻港”集装箱班轮航线,武汉中部地区枢纽港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区域联动共同发展
浪潮涌动、浩浩汤汤,武汉在持续提升自身集疏运能力的同时,以一体化的思维不断联动区域加强合作,各扬所长、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武汉与湘赣携手常态化运营长江中游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推广鄂湘赣“组合港”通关新模式,提升船舶通关效率;推动湖北港口集团与天津、浙江、安徽、江苏等沿江、沿海省市港口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建枢纽体系、共筑通道网络,加快建设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武汉市与上海港深化合作,创新开展阳逻港区至洋山港区的“联动接卸”模式,省去转关申报和洋山港区倒箱等环节,缩短物流时间2至3天;按照“五定”班轮模式运营上海港、武汉港联盟航线,联盟航线在上海港、武汉港享受靠泊、内拖等优先服务,单程航行时间由5天以上缩短至3天以内。
武汉还持续优化管理服务,成立武汉集装箱联合服务中心,创新推行“船期共定”“舱位共享”模式,船舶装载率提升20%、船舶在武汉市内停航时长下降30%;依托“云上多联”打造的湖北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式发布,融合铁、公、水、空、邮五大领域数据,初步实现多式联运信息互联共享与高效协同。截至目前,平台归集数据总量超1.3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