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8-15
一季度长沙加快建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刘捷萍通讯员吴晓娜
今年一季度,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累计完成国际货邮吞吐量1.5万吨,同比增长28.4;中欧班列(长沙)累计发运372列,同比增长83.25。忙碌的空港、陆港,见证着长沙对外开放的国际通道日趋活跃,通道经济澎湃着强劲动力。
空中“丝路”
4月3日凌晨1时许,从比利时列日飞来的全货机航班ET3674降落在黄花机场,经过两个小时的装卸,99.6吨服装、电商产品、医疗制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从黄花机场起飞,前往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
当天,湖南首条第五航权
这将大幅提升长沙机场
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长沙的重要一招便是加快建设
目前,长沙稳定运行至内罗毕、伦敦、纽约、亚的斯亚贝巴等国际客货运航线,黄花机场“火”力全开。一季度,黄花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735.3万人次,同比增长33.7;实现货邮吞吐量4.6万吨,同比增长22.2,其中国际货邮吞吐量1.5万吨,同比增长28.4。
“空中丝绸之路”架起长沙拥抱世界的桥梁。打着“飞的”,跨境电商、电子产品、精密仪器等“湖南制造”畅销海外市场,南美车厘子、波士顿龙虾等全球好物丰富长沙市民生活。
陆上“驼队”
看完了“空中丝路”,再来看陆地上的“钢铁驼队”。
“呜……”4月8日,一声火车长鸣,一趟中欧班列从长沙北站出发,直通白俄罗斯。车上的“客人”只有一种,那就是在湖南制造的吉利汽车成套散件,总货值219.66万美元。
过去汽车出口通常走
中欧班列(长沙)通过“非标产品适箱化”改造、定制
吉利、比亚迪、福田……越来越多的湖南车企选择陆上“钢铁驼队”运输汽车出口。今年1至3月,中欧班列(长沙)运输汽车及零配件货值1.18亿美元,成为湖南汽车制造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最优选择之一。
贯穿东西,联通内外。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长沙)共开行372列,发运货值8.05亿美元,同比增长78.59。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吉利汽车、星邦智能、福田汽车等定制化专列驰骋亚欧大陆。
中欧班列(长沙)让湖南“沿海化”,让本土企业高效“出海”。
环境优化
近日,中欧班列(长沙)首列中亚粮食回程专列抵达长沙,搭载着从哈萨克斯坦运来的1350吨饲用小麦粉。
前不久召开的长沙2024年物流通道供需见面会上,中欧班列(长沙)运营平台湖南中南陆港获知一家本土企业有从中亚进口的需求,当即为该企业量身定制了这趟专列服务方案。
为了优化口岸营商环境,长沙打出“组合拳”,市政府物流口岸办、海关、机场、铁路等纷纷推出惠企“礼包”。例如,通过区港联动信息化系统,全市口岸智慧化加速,实现“一个平台、一次申报、一次放行”;中欧班列推广出口货物“提前申报”,大幅提升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打造“优鲜通关”品牌,机场通关时效居全国空港口岸前列。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我们将围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内陆开放高地持续发力。”市政府物流口岸办负责人表示,将加快通道、物流、贸易、产业联动发展,通过拓通道、建平台、优环境、强服务,推动物流业提质增效降本,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支撑长沙高水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