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1-01
长江日报网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报导、图片、声音、录像、图表、商务、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的版权均属长江日报社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长江日报社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长江日报网的上述内容。
对于有上述行为者,长江日报社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已经长江日报社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长江日报网”,否则,长江日报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长江日报2025年01月01日星期三往期回顾2025年01月01日星期三
专家解读武鄂联手打造“空中出海口”将进一步提升武汉都市圈在全国的地位
□长江日报记者高喜明
2024年12月23日,武汉市人民政府网发布《武汉市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打造“空中出海口”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深入推进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建设,推动在武汉都市圈城市共建共营前置货站,加强武汉都市圈货源组织,推动武汉都市圈城市航空集货政策协同。专家表示,武鄂联手打造“空中出海口”,将进一步提升武汉都市圈在全国的地位。
协同打造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
《方案》指出,加快构建高效通达全球主要货运枢纽和经济体的国际航空物流体系,大力发展临空产业,推动“鄂货回鄂”“鄂货鄂运”。到2027年,武汉天河机场国际航线达到20条以上,武汉都市圈货物出口航空自运率达到90。
协同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加强武汉、鄂州两地机场“腹舱 全货机”航线布局协同,有序增开洲际航线,加密亚洲国际中短程航线。力争2027年国际“空空中转”航线达到25条以上,“汉港快线”达到每天5—6班,“汉沪快线”达到每天20班左右。
织密前置货站网络体系。探索在武汉新港空港综合保税区、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光谷货站模式,推动在武汉都市圈城市共建共营前置货站。探索设立区域性海外航空物流中心,打通境外运输“最后一公里”。
加快对接花湖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平台,打通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和光谷货站之间物流、信息流,提高协同作业效率。完善武汉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功能,为企业提供贸易促进、海外仓综合服务、跨境支付等数智赋能工具,降低进出口贸易成本。
引导传统贸易企业、专精特新制造业企业通过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航空客货运“双枢纽”跨境出海。引导全球物流100强航空公司、快递物流企业在汉设立区域总部、区域运营中心、快件处理中心和专属货站。出台航空供应链平台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武汉都市圈城市航空集货政策协同。
天河机场和花湖机场实现货运互通、安检互认
目前,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和光谷货站之间已实现了物流、信息流的高效对接。“从光谷城市货站过来的货物,已经过了收运、海关申报、查验、安检,再通过监管卡车运输到鄂州花湖机场,抵达鄂州花湖机场后可免于安检快速通关。”鄂州花湖机场公共国际货站现场负责人高振介绍,光谷货站、武汉天河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已实现“货物直通、互为前置”,武汉天河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间货运互通、安检互认。
除了光谷货站,鄂州花湖机场还在黄石、黄冈建立了前置货站。黄冈城市货站今年6月投用以来,已发送3900吨货物,国内营收突破2000万元人民币。除了黄冈本地货物,其他货物大多数来自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以及成都、重庆、山东、河南等地。
将进一步提升武汉都市圈在全国的地位
“武汉市联动建设花湖国际自由贸易航空港是湖北省委、省政府赋予武汉的职责。”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秘书长秦尊文说,《方案》是武汉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的具体措施,也是武汉落实交通强国和贸易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武鄂联手构建“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大力发展适空产业,不仅能进一步提升武汉都市圈在全国的地位,也有助于湖北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枢纽。
湖北省武汉都市圈研究会会长、武汉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春洋表示,光谷外贸总量约占湖北省的四分之一,是国际航空运输偏好型货源集散地,鄂州花湖机场为光谷外向型企业产品“出海”打造了一条空中自贸走廊。武汉市正着力融入海上、陆上、空中“三个丝绸之路”,“双枢纽”有助于武汉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经济示范区,高品质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双向辐射和高端产业集聚发力的国际一流航空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