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10-20
千亿生意美国不敢做!中国靠它掌控东南亚,这颗水果颠覆地缘政治
2025-10-2018:10:07来源:
四川
-水果界,榴莲堪称“争议顶流”。西方常常嫌弃它那冲鼻的气味,仿佛闻到了洋葱的刺鼻,还吐槽其口感怪异。然而在东南亚,榴莲却是刻在当地人骨子里的美味,是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
而如今,这颗带着独特气味的水果,竟在中国火得一塌糊涂,还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外交使者”,这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曾几何时,榴莲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还算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水果。但不知从何时起,它突然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现在,中国每年要吃掉超过150万吨榴莲,一个大榴莲在市场上能卖到约25美元,而这些榴莲几乎全部来自东南亚邻国。
早期中国市场上的新鲜榴莲主要依赖泰国供应。泰国四分之三的榴莲都用于出口,其中大部分都来到了中国,每年仅榴莲出口到中国的金额就有约40亿美元。
但随着中国市场对榴莲的需求不断增长,泰国的“垄断地位”逐渐松动。
近年来,中国与东南亚多国签署了一系列榴莲进口协议,这场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水果合作”,被政治专家们称作“榴莲外交”。
2025年8月,中国迎来了柬埔寨送来的第一批新鲜榴莲。这批榴莲通过冷链运输,仅用4小时就从柬埔寨空运直抵中国中部省份河南,标志着柬中鲜果空运通道正式启用。
这不仅让中国消费者能品尝到宛若刚采的热带风味,也意味着中柬农产品贸易与通关便利化水平迈上新台阶。马来西亚也在榴莲出口上不断发力。从2019年开始,马来西亚就向中国运送冷冻榴莲,2024年,终于打通了新鲜榴莲的出口通道。
如今,马来西亚新鲜榴莲最快不到18小时便能摆上中国老百姓的餐桌。这背后,是中马两国在物流技术、交通网络等方面的不断合作与升级。
600多年前,郑和7次远洋航海中5次到访马六甲,因鲜果无法长途运输,曾以闽粤特产荔枝干馈赠马六甲苏丹,成就了一段佳话;
600多年后,新鲜榴莲从果园采摘到中国超市,见证着中马友好交往的新发展。菲律宾则在2023年,趁总统小费迪南德·马科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敲定了新鲜榴莲出口合作,希望借助榴莲加强两国农业往来。
而越南,早在2022年就开始向中国出口榴莲,现在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榴莲供应国,去年的出口额接近30亿美元。
“榴莲这东西,特别能反映国家之间、领导层之间关系的变化。”北京大学东南亚研究教授谢侃侃的这句话,可谓是点透了榴莲背后的外交门道。
过去,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大陆国家关系较为紧密,而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由于历史恩怨、南海争端、领海问题等,关系曾一度有些紧绷。但如今,中国借着榴莲贸易,慢慢拉近了与这些国家的距离。
2025年夏天,中国邀请越南、菲律宾以及东盟其他成员国,在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东盟榴莲节”,在果肉的香甜中,各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热络。
此外,这股“榴莲外交热”还与中美竞争有着一定的关系。当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重组全球贸易、退出国际机构,这反而给了中国一个机会,让中国能够与周边国家建立更稳固的关系。而榴莲,正好成为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拉近距离的一个好抓手。
“榴莲外交”不只是简单的贸易往来,它还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在外交宴席上,榴莲也常常成为亮点。
2022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当时的马来西亚总理依雅科布共进国宴时,就对一道用顶级“猫山王”榴莲制作的芝士蛋糕赞不绝口,随后还表示愿意从马来西亚多进口热带水果和棕榈油,一口蛋糕,就拉近了两国的关系。
不过,“榴莲外交”要想一直火下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其中,气候变化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23到2024年,泰国榴莲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68掉到了57,部分原因就是极端高温导致榴莲减产;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榴莲产量也因去年的一场干旱而下降。
因此要让榴莲继续担当“外交明星”,就必须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确保榴莲的产量和质量。
榴莲这颗在西方备受嫌弃的水果,在中国却成为了与东南亚国家友好往来的“外交使者”。它从东南亚街头的美味,逐渐走向了国际外交舞台,串起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外交温情。
通过“榴莲外交”,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不断升温,贸易合作也日益紧密。
虽然未来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但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榴莲将继续在外交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为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增添更多甜蜜与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