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3-08-28
日料店,与日本海鲜划清界限半熟财经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半熟财经(ID:banshu-Caijing),作者:李莹、顾翎羽、王莘莘、郑光洪,编辑:余乐,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文章摘要
1.由于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中国海关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引发了消费者对日料店食材来源的担忧。
2.实际上,中国市场上日本海鲜产品的进口量本就十分有限,大部分日料店使用的食材都是国产或其他国家的。
3.尽管如此,消费者对海鲜的担忧逐渐蔓延,导致一些日料店生意受到影响。
4.一些日料店纷纷发布公告,表明自家食材来源并非日本,或者调整食材产地以确保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5.目前消费者对日料店还没有明显的恐慌,但一些店铺认为自己迎来的是“最后的狂欢”。
晚上9点,北京北新桥地区,一家大众点评人气榜上的平价居酒屋内正迎来一天内客流量最大的时间段。对门口负责接待的女孩小文来说,8月24日是寻常的一天,此时店内的上座率像平常一样大概在八成以上;可是到底又有些不同了,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客人上前询问他们家食材来自于哪里。小文赶紧说出已经烂熟于心的答案:所有食材都是国产,只有秋刀鱼来自日本,但那是冷冻的,已经在冰柜里放了一年了。
变数来自于——北京时间8月24日12点,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随后,中国海关总署发布了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
很快,网络上出现了对于“中国日料店会不会大批量倒闭”的讨论。在消费者的聚焦下,越来越多日料店纷纷发出公告,表明自家原材料来源并非日本。也有一些部分使用日本进口海产品的高端日料店发布食材产地调整公告,确保所有食材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实际上,中国市场上日本海鲜产品的进口量本就十分有限。北京京深海鲜市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禁令发布之前,市场上也没有来自日本的海鲜。
北京鮨一日料店的食材产地调整公告。图源大众点评
尽管如此,由于民众对于核污水的担忧逐渐蔓延发酵,不止日本海域的水产成了众矢之的,连带着所有海鲜都被戴上了一层“被污染”和“即将被污染”的滤镜。
以海鲜食材和生食方式为主的日料店,首当其冲成为这次事件中的靶子。在新浪新闻发起的一项52.2万人参与的“你还会去日料店吗”的调查中,有28.1万人表示“再也不去了”,还有15.5万人表示本来就不吃日料,二者的占比达到84%。
新浪新闻发起调查“你还会去日料店吗”,图为调查详情。图源新浪微博
住在沿海地区的王众对日料情有独钟,尽管王众尿酸超标,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吃点鱼生。相比于食材的来源,他觉得更重要的是食材的新鲜度和质量。对于日本核污水倾倒,他感到遗憾,“趁污染还没过来,短期内我要赶紧吃。”
一、日料店没什么日本食材
8月24日傍晚,阿俏家居酒屋的生意不如往常。这是一家位于绍兴市的中端日料店,老板小高说,因为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店里的生意受到了影响。
小高告诉我们,他们虽是日料店,但只是借用一些日本的调料,以及一些日本料理的做法。店里以前确实用过日本空运来的食材,但后来随着海关对日本进口水产品管理趋严,就不再用了。就店里目前的食材来说,三文鱼来自法国、丹麦、挪威以及智利,螯虾是新西兰的,甜虾是俄罗斯的,牡丹虾和北极贝是加拿大的。
中国海关从7月7日起就已禁止进口日本福岛等十个县(都)的食品,并对来自日本其他地区的食品特别是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严格审核随附证明文件,实施100%查验。7月底8月初左右,阿俏家供货商的一批货用了一周时间才完成通关程序。
小高表示,此次海关总署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对他们来说不见得完全是负面的影响,“恰恰说明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出现在餐厅的食材,是通过正规渠道进来的。”小高打算接下来把所有进口食材的产地、信息都公示给顾客,以此打消大家对于食材的担忧。
哪怕是北京人均消费高达5456元的高端日料店锦NISHIKI,其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原材料也并非完全来自日本。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锦NISHIKI主打创意菜,目前用日本的食材比较少,之前进购了一批,也都是经过检疫的。
锦NISHIKI采用预约制,工作人员提到,目前生意确实受到了影响,预定的客人不多。至于餐厅后续准备如何应对,他们还没有接到具体通知。
24日晚间,#上海8家日料店7家称无日本进口#的词条也挂上了热搜,中国日料行业与日本进口海产品的界限,第一次这么分明。
二、日本海产在国内体量并不大
尽管此前标榜日本空运食材的日料餐厅有很多,但其实日本海产在中国市场的占比非常有限。
根据国际贸易中心(ITC)数据,2022年中国最大的海产品供应国是厄瓜多尔,进口额高达35.6亿美元,俄罗斯紧随其后,进口额为27.6亿美元。越南排名第三,进口额为17.0亿美元,印度、加拿大、美国紧随其后。日本排在第九,进口额仅占比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