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洛浦县山普鲁镇博斯坦库勒村是深度贫困村,辖4个小队176户69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65人,因水资源匮乏,种植结构单一,小麦、玉米等传统种植增收潜力不大,村民增收渠道狭窄。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村脱贫。2018年以来,新疆市场监督管理局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贾广成与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巧手下“妙棋”,短时间内就通过转移就业、发展产业等措施带领全村走上脱贫致富路。2018年以来,博斯坦库勒村累计吸引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使村级产业布局、生态环境及就业环境都得到极大改善,贫困户产业受益资金户均7000元以上。截至目前,村民产业发展率98%以上,家庭就业率100%。2019年,村集体收入约50万元,实现连续两年翻倍增长,远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2019年,村民人均收入约13360元,较上年增长50%。博斯坦库勒村先后被授予“脱贫攻坚示范村”“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多个荣誉称号。
白条鸭“放飞”增收梦
7月,夏意正浓,博斯坦库勒村奋斗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里,20座养鸭棚整齐排列,员工图尔荪古丽·阿不力孜正忙着给养殖大棚内的小鸭子添水、加饲料……图尔荪古丽·阿不力孜从未想过,一家4口人竟然靠着养鸭子要脱贫了。“以前只知道守着10亩土地过穷日子,今年靠养鸭子不仅稳定就业,还拿了1000元分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如今,图尔荪古丽把自己家养的鸭子托养在山普鲁镇博斯坦库勒村奋斗家禽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在合作社就业,月工资2350元。“我们合作社带动24名村民稳定就业,月工资2350元以上,一茬养殖规模在10万只至12万只,目前有400户贫困户托养肉鸭,到7月底每户分红达到1280元以上。”村第一书记贾广成说。
紫薯带来致富新希望
3月初博斯坦库勒村村口的一座温室大棚里,村民阿布力孜·艾合买提一边除草一边笑着说:“这棚里种的都是紫薯苗,就要移植到大田里了。种紫薯是我们今年增收的希望,一定要精心‘伺候’好。”在博斯坦库勒村,这样的大棚还有21座,这些紫薯苗不仅承载着村里48户165名贫困户今年脱贫的希望,还是村里不少已脱贫家庭巩固脱贫成绩的增收关键渠道。2019年经过市场调研和征求专家意见,贾广成确定了推广种植市场需求大、效益好的紫薯帮助村民增收的发展思路。先后从四川、湖南等地及越南引进种薯进行试种,亩产达2吨,且口感极佳。在技术员的指导下,4月开始,博斯坦库勒村的紫薯开始在全县多个乡镇村大田种植,目前种植面积已达到1100亩,通过精心管护,种植的紫薯长势喜人,预计8月底至10月上旬紫薯就能陆续上市销售,亩产预计能达到近2000公斤,除去成本每亩最少能有3000元收入,比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收入翻了好几番,预计可带动约100户村民增收。为了让村民种植的紫薯不愁销路,使紫薯种植产业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博斯坦库勒村还引进了一家农业公司负责紫薯销售,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村民阿不力孜·艾合买提在工作队帮助下,在紫薯种植合作社稳定就业,并试种紫薯尝到了甜头。今年他早早就预定了种苗,把自己5亩地都种上了紫薯,仅种植紫薯预计可收入20000元左右,加上合作社工资收入,今年收入7万元不成问题,一举打赢增收致富翻身仗。
旧厂房华丽转身
入户走访时,贾广成发现村里有一个厂房只建了一半,一直被闲置,虽然里面又脏又乱,但如果好好利用,这个厂房将会是一个“宝”。“我们一定要在这个厂房里,找到带村民致富的新路子!”贾广成说。贾广成争取资金支持,通水通电,配套养殖设备,完善硬件设施,引进养殖大户投资30余万元发展蛋鸡养殖,随着7000只鸡苗从石河子空运至和田,在村里“安家”,养鸡厂正式投入运行。贫困户布左热木是之前废弃厂房的“主人”,如今,每年给她2.4万元厂房租金,一租就是五年,她非常高兴,整个人比以前精神多了。不但给村民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还带动20余户村民每年享受不低于1000元分红。贫困户布威左合热·阿不力孜照顾家庭、打理田地束缚了手脚,增收困难。村里建了养鸡场,她不但稳定就业还可分红,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她高兴地说:“村里建了养鸡场真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月月有工资,年底有分红,加上种植,今年能收入5万多元,这样的日子太好了。”
巧手下妙棋,广开渠道助增收
博斯坦库勒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闲置土地吸引项目落地,开展长毛兔、多胎羊养殖,解决2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的同时(工资2300元),带动10余户贫困户享受每户每年1000元分红增收;利用撂荒土地发展药桑种植项目,带动30多户贫困户每户每年享受约1000元分红;建门面房,带动30余名村民创业、就业,月收入3000元以上;经营农家乐、成立农业合作社,成立农业公司带动20名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带动村产业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目前,在村“两委”不懈努力下,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增收渠道,为如期脱贫打下了良好基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的不利影响,博斯坦库勒村主动作为,化危为机,一是选择5名贫困户组建服务队,在村超市就业,为村民提供服务的同时,每人每月增加2000元以上就业收入。二是联系食品生产企业在村委会长期设立卖馕专柜,安排1名贫困户就业,月收入2000元以上。三是联系滴灌带生产企业定点回收塑料废品,村民居家期间在自家农田回收地膜,滴灌带等,保护环境的同时变废为宝,目前30户村民收入5万余元。四是发挥集体经济收入较多的优势,为村里5户低收入家庭中的弱劳动力及无法外出就业的人员安排了村级公益岗位,每月1500月工资,使他们的收入得到根本保障。五是发挥村级项目优势,今年1月以来,村蛋鸡养殖场、紫薯种植基地、土地流转等村级项目,共分红20余万元,贫困户户均受益5000元以上。通过以上措施确保全部48户贫困户收入不受影响,稳定超过脱贫标准。(郭新武贾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