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5-04-23
延边金融监管分局深入贯彻落实“治国必治边”的重要战略思想,将深入实施“四新”工程与推动兴边富民行动相结合,聚焦边境村金融服务、“空心村”建设、特色产业发展、边境贸易,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优化金融要素保障,奋力书写金融助力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延边答卷”。
□王彦明本报记者赵修彬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处中(国)、俄(罗斯)、朝(鲜)三国交界,与俄罗斯依山而傍,与朝鲜临江相望,有5个边境县(市),分布着98个边境村。沿着千里边境线一路行走,山河景色壮丽、人民安居乐业、产业兴旺发达,曾经偏远落后的边境村,在金融支持下,如今焕发出勃勃生机。
服务直达抵边村
“太及时了,我们太需要了。以前村里人需要贷款的时候都不知道去哪问,也不知道怎么问,语言不通更容易上当受骗。‘金融村官’来了,我们就有了‘主心骨’。”延边龙井市三合村村民李星付说。
三合村位于中朝边境,与朝鲜咸镜北道会宁市隔江相望,下辖22个村民小组、自然屯,常住人口3945人,朝鲜族人口占比80。
李星付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脱贫户,2019年,他凭借延边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10万元脱贫小额贴息贷款购买延边黄牛,迈出了养殖事业的第一步。然而,2024年受国内肉牛价格波动的影响,延边黄牛养殖进入“寒冬期”,李星付急需一笔资金购买饲料。“金融村官”刘加胜在入户走访中得知此事,便立刻向其单位延边农村商业银行龙井支行汇报情况,并经快速审批,成功为李星付发放信用贷款50万元。如今,李星付养殖事业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心中充满了感激。
“金融村官”由银行保险机构派驻,主要任务是深入农村农户宣传惠农政策和金融知识,加大脱贫小额信贷、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粮食安全保障等关键领域支持力度。在延边,像刘加胜这样的“金融村官”累计有100余人。
据介绍,推动金融机构派优秀党员干部赴任乡镇“金融村官”等职务,是延边金融监管分局响应延边州委组织部号召,组织开展的“边境行”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推动更多资源下沉,拓宽边境村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自活动开展以来,延边银行保险机构累计走访边境县(市)客户1万余次,开展融资对接435次,在边境村建立金融服务站100个,布设POS机114台,办理开卡、手机银行等业务4.78万笔,让边境村民足不出户享受便捷金融服务。
珲春农村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中、右二)走访珲春源通经贸有限公司。孙自臣/摄
金融活水流向“空心村”
位于延边和龙市的光东村是返乡创业青年杨丽娜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朝鲜族民俗村的起点。曾几何时,光东村还是个不起眼的“空心村”,更看不到年轻人。但杨丽娜却觉得这个村是个“风水宝地”:一望无际的稻田、能歌善舞的朝鲜族阿姨,还有拌饭、江米鸡、冷面、打糕等朝鲜族美食。
创业之初,资金短缺成了头等难题。而农业银行和龙支行的300万元贷款,点亮了她的创业梦想。在该支行支持下,她从经营朝鲜族民宿、餐饮开始,到开办光东村线上商城,逐步壮大到创办旅游公司、民宿专业合作社,目前已与全国50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合作。2024年,光东村累计接待游客50万人次,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农业银行和龙支行积极优化服务模式、简化贷款流程,实施精细化、差别化信贷政策,2024年,又为杨丽娜所创办的旅游公司新增授信200万元,助力其打造“长白山第一村”奶头山村旅游产业。
“有了金融业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创业劲头越来越足。”让杨丽娜更开心的是,随着村容村貌提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回流,和她一样返乡就业创业,开餐馆或经营咖啡店。出国留学后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的光东村青年金君是其中之一。
金君回到家乡后,向和龙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了20万元贷款,在村里办起了有机大米农场,成立了大米加工公司,尝试带领乡亲们走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种植方式。随着大米需求量增加,他又向和龙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了100万元贷款,扩建厂房、购买先进的水稻加工设备、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他创立的“吗西达”品牌大米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
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满脸喜悦地说:“大米品牌从小山村走向国际市场,特色民族民宿‘一房难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这些变化离不开乡村振兴政策,也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助力。”光东村的蝶变,正是延边金融业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赋能产业兴旺
产业兴,则边疆安。延边坚持以产业发展添动力,引导优势资源和项目向边境县城、节点村镇聚集,特色产业链条向抵边村延伸,持续增强边境村自我造血功能。
在珲春市马川子乡南山村,刚建成不久的跑山鸡饲养场项目室内饲养场,2200只鸡雏正茁壮成长。“金融村官”李清介绍,这些鸡雏是从广州空运过来,品质优、体质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在不远处的半山腰,投资方还建设了一个大型室外养殖区,等这些鸡雏再长一长就可以移到室外,这样能够保证跑山鸡的饲养质量。”李清说。据了解,跑山鸡项目是珲春金融监管支局与马川子乡对接的重点项目,珲春辖内银行业机构累计向该养殖场发放贷款660万元,全部建成后,通过销售跑山鸡和土鸡蛋,年可实现产值800万元,帮助30余名当地劳动力实现在村就业。
在位于珲春市杨泡满族乡东阿村的珲春宏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猪养殖基地,一排排干净宽敞的猪舍内设施先进,为一群胖胖的猪仔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据东阿村党支部书记吴宏介绍,2024年,珲春金融监管支局与东阿村对接,珲春农村商业银行向该项目授信100万元,待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71.25万元。
近年来,延边金融监管分局始终把支持边境特色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央地协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领金融业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推动延边黄牛、冷水鱼、绿色稻米、苹果梨、食用菌、人参、三黄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成为带动边境村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润泽“蓝海市场”
一眼望三国,一江通四海。珲春地处东北亚海陆枢纽,拥有4个国家级口岸,是中国通过陆海联运从水路到俄罗斯、朝鲜、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的最近点,海洋产业较为繁荣,边贸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大。
“把业务交给珲春农村商业银行做,让人很放心!”旻顺现代农业开发公司主要负责人王永利说。旻顺现代农业开发公司是一家以海产品加工为主的水产企业,贸易结算需求旺盛。珲春农村商业银行借助清算渠道优势,为其提供高效服务方案,境外汇款业务便利到账快,同时积极推动相关部门将该企业的贸易方式转为互市贸易,享受到了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的优惠政策,节约成本50万元。“有了珲春农村商业银行的全方位支持,我们与供应商的贸易规模逐渐扩大,并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王永利介绍。
好风凭借力,扬帆向深蓝。“我们积极响应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部署,变‘坐商’为‘行商’,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大力推广‘银政贷’‘保税贷’等信贷产品,优化支付结算方式,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珲春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杨艳辉介绍。目前,延边金融监管分局会同相关部门成立了延边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外贸工作组,将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小微外贸企业倾斜,助力海洋经济扬帆远航。








